背景
2023年2月23日 00:19

学院教授上课用AI,反道而行

当别的孩子被老师禁止使用ChatGPT时,世界第一商学院的学生却必须用它写作业。

伊桑·莫利克(Ethan Mollick)是沃顿商学院的一位“叛逆”教授。在开学季,他写了一篇长文阐述新学期的要求,标题直截了当:必须使用AI参加我的课程。这种做法与其他老师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的方法截然不同。

他还“剧透”道,自己其实已经在课堂用上了AI工具,效果很棒。

网友对此展开热烈讨论。多数人都觉得,面对当前情形,这不失为一个好点子,有人提到:

连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都在用AI写文章了,使用技术并不算作弊。只要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别太简单,就不用担心他们拿AI蒙混过关。


如何用ChatGPT写好作业

那么,要怎么用ChatGPT写作业,只复制粘贴题干就行嘛?

——当然不会这么轻松,这里面还有不少学问值得盘一盘。

此前,莫利克让学生用ChatGPT写一篇关于“选举团队领导”的论文,要求全文共5段,每人必须至少给AI提示5次,最后总结使用感受。

刚开始,每个人都把老师给的题干直接丢给AI,结果AI的生成作品也很拉胯,拿去交作业最多只能得个C-。


于是同学们只好继续调教AI,大家主要整出了3种方式:

一.就是最容易想到的:添加更多提示词,不断细化要求。

就拿这次作业来说,从初版到最终版的提示如下:

生成一篇关于选举团队领导的5段式文章;
生成一篇关于团队如何选择领导的5段式文章;
生成一篇关于团队如何选择领导以及团队过程如何运作的5段式文章;
生成一篇关于领导如何被团队选中、团队过程和领导能力的5段式论文;
生成一篇关于领导如何被团队选择、团队流程和领导能力的5段式文章,250字。

二.是在提示中补充更多的专业知识,比如这样:

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的5段式文章;
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者的5段式论文,内容包括胡言乱语假说、领导者地位效应和资历;
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者的5段式文章,涵盖咿呀学语假说、领导者地位效应和资历。解释胡言乱语效应是指谁说话最多,谁就能成为领导者;

三.相当于人担任审稿员,根据AI生成内容,指出错误点,循序渐进地指导其修改优化,比如:

生成一篇关于选择领导人的5段式文章;

这很好,但第三段不对。胡言乱语效应是指谁说得最多,谁就能成为领导者。纠正这一点,并增加更多关于如何使用它的细节。在第2段中增加一个例子;

第2段的例子不对,总统选举是每4年举行一次。注意让最后一段的语言更有趣,并且不要用“总而言之”这个短语;

根据4段内容,找出3个相关例子,要求它们富有故事性、叙述语言要生动。别使用只有男性特征的例子;

把这一段加回到故事中去,把第二段换成关于个人领导风格的一段。修正最后一段,使其在一个充满希望的论调上结尾。

显然,从第一种到第三种,操作者动脑程度依次递增。

那效果嘛,可以说是“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”。

第一种方法的最终输出结果也平平无奇,内容笼统虚无;第二种的效果明显好很多,然而这不方便微调文章内容,用此方法的同学称,感觉自己对AI的输出并无太多控制。

最后一种“共同编辑法”效果最好,但这不仅要求人有一定专业知识,还得仔细检查AI的输出内容,从而提出好的建议。

“学会使用AI是一种新技能”

虽说ChatGPT问世不久便技惊四座,但后来大伙儿逐渐发现,此AI有时会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。


不过在莫利克看来,ChatGPT并非不能写好文章,而是需要加上合适的调教。

他认为,既然现在AI工具已势不可挡,即使老师不许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,学生也可能偷偷用。

那不如…就让你们用个够图片,然后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弊:

学会使用AI是一种新技能……但像ChatGPT这种AI工具有局限性,这是大家必须了解的。

所谓局限,比如:

ChatGPT的内容生成质量和人给的提示息息相关,你的输入越敷衍,AI也会跟着敷衍。

另外,有时它的回答乍一看说得头头是道,但其实夹杂着错误、有偏见的内容,必须人为订正。


总之,用莫利克教授的话来说,学生想要通过ChatGPT写好一篇文章,甚至比他们纯靠自己写更有挑战性——因为学生可能还得像老师一样检查AI写的作业,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。

而除了莫利克,还有AI领域的专家也指出:

其实诸如ChatGPT等AI,并不是用来跟你讲全新东西的。

它们真正的好用之处在于,协助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,帮他们提升学习或工作效率。